碳中和关键矛盾:能源需求与能源效率

2021-08-05 00:09 绿创碳和
48

导读

我们目前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去探索如何实现碳中和。目前从政策的制定部门到技术路线设计部门,都还没有完全摸清楚中国特色的碳中和道路该怎么走。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蕴含着很多的风险与机遇。


01

小投入大产出之难


全球都在期待“小投入大产出”,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如,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到2040年将达到1975年的三倍,但是其能源需求仍维持在和当年几乎相同的水平。总体来说,该报告预计,至2040年,全球GDP增长一倍有余,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不过35%


尽管我国设立了碳达峰目标,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能源需求不再增长。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总量仍将持续增加。“十四五”期间,节能降耗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都没有将高效节能放在首位,这些领域仍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强制性能源效率政策的覆盖面有所增加,但这些强制性政策力度增长不到0.5%,低于前5年历史平均水平,说明在确保强制性政策有效性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从投资的角度看,2018年全球建筑、交通和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投资为2400亿美元,比2017年高出约1.6%,但仍远低于充分发挥能效成本效益机会所需的水平。


02

能源需求增长与碳减排的“双重矛盾”


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20日发布《2021年全球能源回顾》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4.6%,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4.8%


根据报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需求下降4%,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降幅。今年**季度全球能源需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疫情仍在持续影响能源需求。然而,国际能源署预计,随着各国解除防疫限制措施并迎来经济复苏,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与去年相比将增加4.6%。


具体来说,2021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预计比去年同期增加540万桶,同比增长6%;在电力行业的带动下,全球煤炭需求量今年预计将强劲反弹,同比增加4.5%;受亚洲和中东市场推动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需求也将同比上涨3.2%


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同比增长8%以上,预计将达到8300太瓦时(TWh),这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年度增幅。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将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的三分之二。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预计约占全球的一半,其次是美国、欧盟和印度。


国际能源署指出,在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活动增强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同比增长4.5%


其次,到2040年,全球能源构成将出现巨大变化。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各自占25%左右。其中,油气占能源比重超过一半;天然气需求强劲增长,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可再生能源需求量将是现在的5倍,占总体增量的40%,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4%增长到14%。


预计电动汽车占比将会增长到15%,并且,在使用习惯上,电动车的使用频率也大幅提升,占行车里程数的30%。到2035年全球将有接近1.9亿台电动汽车,大幅超过去年估计的1亿台,至2040年更是增长到3.2亿台左右。也就是说,相比目前的300万台,将大幅增长超过100倍,原因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大幅增长以及2035~2040年这段时间内电动车销量的剧增。同时,全部汽车的数量也将增长15%至20亿台。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潘塞•戴尔(Spencer Dale)称,电动汽车的大量上路将彻底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在今年的报告中假设了一种极端情况,即从2040年开始燃油车在全球禁止销售,则石油需求量每天将下降1000万桶。


03

需求继续增长

结构却正在变化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


未来能源需求总量增长放缓,2020年、2030年总量分别达到48亿吨标准煤和53亿吨标准煤,2016-2030年均增长1.4%。2030年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3.9吨标准煤,接近2014年英国水平。


全世界对能源供应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能源供应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碳密集型燃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少。尽管如此,为实现国际碳排放的限制目标,仍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行动。


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主要能源形式,将满足60%的能源需求,并占2035年世界能源供应总量的近80%。其中,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增长率为1.8%。石油将以每年0.9%的速度稳步增长,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继续走低。煤炭增长预计将大幅放缓,到2035年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滑落至历史低点,而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源。此外,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年增速将达到6.6%左右,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增至2035年的9%。


未来20年,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将比过去20年减少一半,年增幅从2.1%降至0.9%。碳排放增速急剧下滑反映了能源效率的更快改进和能源碳强度的降低。


收入和人口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预计到2035年,世界人口预计将接近88亿,这意味着需要为15亿新增人口提供能源。同一时期,全球GDP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



绿创碳和协助地方政府与园区,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系统性宣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政策


二、积极落实能耗双控制度,提出控煤工作路径及方法,协助完成压煤目标,合理降低能耗总量和强度,减少碳排放;


三、协助制定“碳达峰及碳中和”实施路径及行动方案,提升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能力;


四、组织开展城市、工业园区、机构、企业、产品、等“碳中和”咨询、核查、认定服务


五、在碳交易过程中,为买卖双方提供咨询服务,确保交易过程中的有效合规;


六、推进低碳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相关标准;


七、碳减排人才培训服务



发起双碳委员会,并倡议内容包括:


一、树立“零碳”导向的新型生活理念。强化绿色低碳与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争做“零碳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以进一步推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二、研究“零碳”导向的产业新业态。发起“零碳园区”相关课题研究,开展经验借鉴、学术交流和示范应用,以促进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以“零碳”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鼓励“零碳”导向的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等技术创新,为新技术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拓空间,以促进新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四、推动“零碳”导向的项目落地。前瞻2030年和2060年的国际碳减排大趋势,以“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为主要内容,在全国推动落地30个零碳科技园,打造100个零碳工业园、1000家零碳工厂、1000座零碳校园、1000家零碳医院及1000个零碳社区,助力加快推进绿色“新基建”进度。


五、促进“零碳”导向的绿色投融资。以“零碳中国,绿色投资”为主题,发起“零碳”绿色产业基金。鼓励社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等“零碳”示范项目的投资,并带动更多来源绿色的国内外资金投入。


六、开展“零碳”导向的国际合作。计划每年举办“零碳创新”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大会”、“新基建 绿色投资大会”、“国际清洁能源投融资大会”等品牌国际会议,为国内外企业和机构搭建权威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渠道,加强相关产业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全方位助力我国向“零碳”经济转型发展,为2060年全球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在看”我吗?

绿创碳和
深蓝科创
关于我们

构建绿色发展的创新合力
电话: 18014480916
邮箱:shenlan_hb@yeah.net
邮编: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