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所要上线了:谁是受益方?

2021-06-29 21:13 绿创碳和
13

引领绿色发展,打造产业综合服务生态

“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上海和湖北在做好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分别承担全国碳交易机构和全国碳登记结算机构建设工作。在股权架构方面,将分别以上海和湖北指定的实施机构为主导,其他联建省市自愿共同参与的方式。


关注“绿创碳和”,获取最新行业研究报告


在交易系统的总体设计上,该系统结合了试点市场经验和国内金融市场交易系统建设经验,按照***交易系统开展方案设计。目前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正抓紧开展系统间的对接联调测试及模拟交易,为交易启动做好系统准备。


01

碳交易


碳交易是碳中和政策下的特殊产物。为了实现碳减排,以后企业都会实施碳排放配额制,这样就会产生碳排放的供需错配,而供需错配就会衍生出碳交易。


比如一家做电解铝的企业A,国家给予的碳排放配额是1000吨(打个比方),但是这家企业实际上需要排放1500吨,那么不足的这500吨怎么办呢?如果要继续生产,就必须去市场上买500吨碳排放配额。


其次,碳交易自然衍生出碳交易市场和碳交易所,正如同股票交易自然衍生出股市和证券交易所。


与国际相比,我国碳价被长期低估,2018年至今8个地方碳交易所平均碳价仅为29.13元/吨,远低于国际水平。中航证券认为,我国碳价过低、碳价机制不健全,导致进行碳减排的企业缺乏动力进行技术革新向绿色高效发展。全国碳交易所的建立有利于增大市场化竞争机制,刺激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提高碳交易价格。


机构认为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后,有望带来碳交易量价齐升。当前国内的碳交易成交量及价格显著低于国际水平,而全国碳交易系统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刺激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提高碳价格。


碳市场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间接带动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催生新业态,将会催生出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绿色认证机构等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营后,参股的地方交易所将直接受益,纳入的行业也可以通过交易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ER)受益,此外,涉及碳排放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将受益。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明确,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



02

碳市场产品及服务


为提升全国碳市场活跃度,产品及服务创新亦成为下一阶段重点。


“将逐步推出碳金融衍生品,如碳远期、碳期货等金融产品交易,推进形成多层次碳市场。”下一步将探索引入金融机构入市进行交易,未来八大行业控排企业约8000至10000家,再加上投资者的引入,将给提升市场流动性带来很大助力。


国融证券分析称,按照目前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


碳交易要完成,就需要如下服务内容,包括:


碳账户运营管理

碳资产管理中心如同企业的“碳管家”。碳资产管理中心先为企业建立碳账户,将其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碳的行动,通过已有的减碳标准和机构签发成碳资产,将企业不同类型的碳资产进行聚合形成碳账户,将分散的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运营。


碳项目监测

为企业提供软件、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追踪碳排放情况,在企业内部搭建检测报告系统,提供碳资产相关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服务。


碳资产开发

利用技术优势,将相关的工艺、方法开发成新的减排标准,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型数字科技,降低碳资产开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使企业收获额外的碳资产。


碳资产交易

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碳聚合服务平台,并在泛梅山智慧能源平台上线,可为企业提供碳资产从申请、注册到签发的全流程服务,实现碳资产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和撮合交易,下一步将进一步上线更多的在线交易功能。


金融增值服务

碳资产管理中心通过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碳账户情况,为企业争取绿色金融的政策,使企业享受到基于碳资产的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服务。


因此,可以认为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载体的智慧“碳服”,将深度赋能碳市场与碳交易。智慧“碳服”,是优质赛道,且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快速成长期,相关公司将享受市场爆发的红利。


03

碳交易投资机遇


碳排放权交易是生态环境价值的体现,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核心工作。那么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应该关注哪些机遇?


碳交易全国推广,一方面将推动碳排放负外部性利益化,促进碳减排合理、高效、平稳实现。另一方面,立足全球视角,碳关税或将成为长期趋势,碳交易推广也将助力“碳链”全球化。


具体而言,可以关注五大投资方向:

一是高碳排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优势加速凸显,推荐关注:钢铁、金属非金属新材料、工业金属、化学制品、装修装饰和其他建材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


二是零碳排新能源再获动力,推荐关注: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等电力细分领域优质标的。


三是负碳排板块将受益于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推广,推荐关注:林业碳汇、垃圾处理等相关投资机遇。


四是碳配额分配与碳交易覆盖度提升均将激发碳排放监测需求,推荐关注:智慧监测设备、减碳工程及服务。


五是未来有望迎来碳金融产品创新与推广的新发展阶段,推荐关注:银行碳金融板块及碳金融衍生品相关投资机遇。


04

碳交易相关企业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受影响的企业分成三大类:

**个是受控的高碳行业。未来每年八大控排行业的碳排放是有配额管控的。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的节能减排,不仅能够满足履约的要求,还能够剩出一部分的配额进行交易,既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减污降耗,还能够创造收益。

第二个是受益企业,譬如新能源产业的从业企业。未来很多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企业可以把自己的核证减排量进行交易,这既能够突出收益的增长,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负责任的投资人。

第三类是金融行业企业。在未来,企业的履约能力、节能减排的技术、环境社会风险的表现及其管理能力等都会成为金融机构投资人在投资做决策的重点考量因素。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四十年间,这三大领域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个挑战中都能挖掘出自身发展的很大的机遇。


绿创碳和协助地方政府与园区,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系统性宣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政策


二、积极落实能耗双控制度,提出控煤工作路径及方法,协助完成压煤目标,合理降低能耗总量和强度,减少碳排放;


三、协助制定“碳达峰及碳中和”实施路径及行动方案,提升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能力;


四、组织开展城市、工业园区、机构、企业、产品、等“碳中和”咨询、核查、认定服务


五、在碳交易过程中,为买卖双方提供咨询服务,确保交易过程中的有效合规;


六、推进低碳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相关标准;


七、碳减排人才培训服务



发起双碳专委员会,并倡议内容包括:


一、树立“零碳”导向的新型生活理念。强化绿色低碳与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争做“零碳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以进一步推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二、研究“零碳”导向的产业新业态。发起“零碳园区”相关课题研究,开展经验借鉴、学术交流和示范应用,以促进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以“零碳”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鼓励“零碳”导向的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等技术创新,为新技术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拓空间,以促进新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四、推动“零碳”导向的项目落地。前瞻2030年和2060年的国际碳减排大趋势,以“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为主要内容,在全国推动落地30个零碳科技园,打造100个零碳工业园、1000家零碳工厂、1000座零碳校园、1000家零碳医院及1000个零碳社区,助力加快推进绿色“新基建”进度。


五、促进“零碳”导向的绿色投融资。以“零碳中国,绿色投资”为主题,发起“零碳”绿色产业基金。鼓励社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等“零碳”示范项目的投资,并带动更多来源绿色的国内外资金投入。


六、开展“零碳”导向的国际合作。计划每年举办“零碳创新”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大会”、“新基建 绿色投资大会”、“国际清洁能源投融资大会”等品牌国际会议,为国内外企业和机构搭建权威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渠道,加强相关产业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全方位助力我国向“零碳”经济转型发展,为2060年全球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往期推荐

1

“组合拳”打造“碳中和”园区

2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3

“碳中和”产业链图谱分析

4

数智化为产业“减碳”创造协同价值


绿创碳和
深蓝科创
关于我们

构建绿色发展的创新合力
电话: 18014480916
邮箱:shenlan_hb@yeah.net
邮编: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