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和降碳兼得:新模式阻止全球变暖

2021-11-10 06:31 绿创碳和
66

即使在今天,也没有一种神奇的发展模式能让贫穷落后的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控制碳足迹。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碳足迹的扩大,三者始终“如影随形”。


那么如何脱贫和降碳兼得?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难题!



估计很多人根本不会考虑“气体威胁”的问题———尽管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就像法国的发生所谓的“黄马甲”运动。2018—2019年,数以千计的抗议者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抗议,给巴黎等数十个城市造成重创,最终让政府加征燃料税的计划落空。



从理论上来说,法国政府提出的加征燃油税计划,理应给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它将激励法国民众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而更多地选择其他交通方式。但在实践中,这会使乡村人口进一步被边缘化,而他们本来就因为得不到城市中的教育、工作和积累财富的机会而愤愤不平。


人类从骨子里就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根据过去几百年的发展经验,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碳足迹都会不断扩大。


那么即便有“可行”而且更可持续的气候政策,人们真的就打心底的拥护吗?没有绝大多数人的真心拥护,应对气候危机的措施真的可行吗?



城镇化趋势还在发展,到2050年,全世界2/3的人口都将生活在城市或大型城市,仅剩1/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全球人口的也在增长,虽说增长速度日渐放缓,但是总量在增加,从1950年的25亿增至如今的近80亿。



实际上,1950—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呈指数级增长,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从50亿吨增至350亿吨,就是因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世界人口爆炸式增长,共同导致了碳排放量也呈螺旋式上升。


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从1750年的935.0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340.75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排放量是在20世纪以来的120年中产生的。



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积极的态度,并且也在积极行动。很多国家采取了激励措施,我们从一些趋势中也看到了希望,气候危机还是可以化解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资源减少、各类污染严重等相关的地球危机还有机会扭转。


碳排放演变规律的深层原因在于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全球面板数据和中国面板数据的考察表明,能源消费量越大、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越高、产业结构中工业部门所占比重越高,则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越高;而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越高,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就越低。



2019年11月,乘坐飞机在德国城市间往来的人数比前一年同期下降了12%。与此同时,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乘客数量达到了新的高峰。人们认为,这要归因于“坐飞机可耻”(flight shame)这场应对气候变化的平民运动逐渐为大多数人接受。


在其他地方,人们渐渐考虑回归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干脆步行前往目的地,而摒弃汽车出行。伦敦、马德里、墨西哥城等许多城市正在出台限制汽车出行的政策,这不光是出于缓解交通拥堵的考虑,还是基于居民认知的改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欧洲也加速推进火车的回归,还计划在相距较远的城市,比如西班牙巴塞罗那与荷兰阿姆斯特丹之间开通新的卧铺列车。


2020年秋,德国交通部部长安德烈亚斯·朔伊尔甚至向其欧洲同僚提议,鉴于以前的“全欧快车”(Trans Europe Express)网络已经无法在国际客运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搭建新的“环欧特快”网络取而代之。



显而易见,这些习惯之所以正在发生改变,是因为民众越来越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光是政府的事情,也是个人问题。



年青一代更是从投资、学业、出行等各方面付诸行动,其中千禧一代和Z世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的投资对象越来越限定于符合ESG45标准的企业,这些企业为“净零”活动做出了具体承诺。他们会购买环境破坏性更小的产品和服务,学习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专业,从事不会加重环境问题的工作。


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对社会各阶层都在产生影响。例如,微软承诺抵消其当前、未来乃至以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 降低排放强度。往往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自身经营和供应链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2. 调整投资重点。只投资那些能源清洁型企业,并通过实施内部碳价格,揭示某些业务的真实成本。


3. 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改革现有模式,寻求绿色发展新机遇。



总结来看,全球碳排放主要受到能源消费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但该影响需在同一国别体量下考察。具体到每个城市如何加快碳减排?


虽然目前尚缺少对智慧城市与碳排放的实证检验,但是从理论上可以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将对碳减排发挥巨大的潜力。



一是智慧建筑与智慧楼宇建设,通过在建筑物和楼宇空间中嵌入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等终端设备,加强对建筑物和楼宇空间的用电用能的监测、预测与控制,为建筑物和楼宇空间提供用电用能**解决方案,动态更新用户节能用能与碳排放报告,提高用电用能效率,减少电力资源等的浪费。



二是通过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增强对城市交通的模拟与调度,优化出行路线,合理规划不同时段在不同交通路线的车流量,减少因交通信号灯、交通拥堵等原因导致的汽车碳排放。



三是开发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实时显示目的地周边停车场与停车位信息与路线规划,减少因寻找停车位产生的多余碳排放。


另外,从我国的能源分布角度我国80%以上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急切需要构建能源互联网,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



是去中心化、以多个能源企业为核心的“星系”型生态系统:每个核心企业都可能形成一个小生态,由核心企业主导的能源平台链接水、电、气、热等各分散主体,提供中介增值服务,共同构成一个多中心而有序的生态。



未来能源互联网建设总体可以分为三步走。


**步,构建全国统一的能源互联网。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在地理空间的分布上具有严重的不均衡特征,加快实现省际之间、城市群之间、经济圈之间的互联互通。


第二步,构建国际多边能源互联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之间共建能源互联网。


第三步,全面融入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资源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全球贸易与配置。



从政治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缺少话语权。



过去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基本都以发达国家的方案为蓝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多诉求,但是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者说发出了声音,也难以被采纳。


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还面临资金、技术难题。虽然有心减排,但受困于自身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减排面临很大困难。


比如,许多低碳、零碳和负碳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主要发达国家手中;低碳、零碳的能源体系和产业结构都涉及巨额投资,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如果发达国家能够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资金援助,那么就会在短时间内推动碳排放下降,极大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但现实情况是,主要发达国家履行责任不够,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不足。



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应尊重各自国情能力,遵循“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制度安排,各尽所能展现**力度。发展中国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面临减贫等艰巨任务,在减排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


这样,我们才能脱贫和降碳兼得,构建新模式阻止全球变暖!





“在看”我吗?

绿创碳和
深蓝科创
关于我们

构建绿色发展的创新合力
电话: 18014480916
邮箱:shenlan_hb@yeah.net
邮编:224001